团学工作

青春学子 资助奖贷 心理健康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青春学子 > > 正文

法治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绽放苗寨新篇——法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时间:2025-07-07 来源: 浏览:

近日,法学院师生43人组成的4支“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宣传为核心,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为施洞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一、党建领航,夯实信念基石

实践团队开展“党建 + 法律志愿服务”,通过在台江岗党略村马鞍广场开展“一只马鞍的故事”理论宣传二人讲、在台江县小河村“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党建与法律服务紧密结合,走进村镇开展清扫活动,并为当地村户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禁毒防艾宣讲和援助,切实解决群众的法律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二、法治宣讲,点燃法治之光

在中小学法治宣讲暨女童保护活动中,团队成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防艾、防校园霸凌教育及女童保护四大主题,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法治宣讲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形式,为孩子们讲解防性侵、防欺凌等知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更是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司法审判过程,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三、多维实践,绘就振兴蓝图

在苗族研究院,实践团队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共话民族文化与法治融合,探讨如何将苗族传统习俗与现代法治有机结合,为乡村治理提供新思路;在施洞法庭,实践团队与庭长探索调解与民族习俗的相互影响,学习法庭在处理民族地区纠纷时的创新经验,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在文化振兴方面,团队成员带来的青春热舞助力村BA,点燃赛场激情,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推广普通话活动,帮助村民提升语言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制作苗族银饰活动,将非遗文化与法治创新相结合,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就银饰品牌打造、非遗技艺传承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助力非遗文化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夜幕降临,篝火晚会上,“青春法盾,无毒无艾”队带来的诗歌朗诵《青春中国》以真挚的情感和激昂的语调演绎经典,展现青春力量,传递爱国情怀,省委组织部驻岗党略村第一书记唐林海和带队老师潘吉脉纷纷登台献唱,现场反响热烈。师生与村民们载歌载舞,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苗寨绚烂绽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法学院师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